柬埔寨義教之旅 心靈收穫豐盛

閱讀 4122 次數

香港即將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,讀書識字於我們就如天賦人權。可是, 世界上 仍有不少偏遠貧困的地方仍然未有完整的教育機制,即使有學校,其設備和師資都十分參差。在基督書院任教英文科的吳慧妮老師,透過「香港教師夢想基金」資 助,去年暑假到柬埔寨義教兩星期,身體力行服務當地學童,同時讓自己重新反思教育的意義。 

 

 

吳慧妮老師透過「香港教師夢想基金」資助,去年暑假到柬埔寨義教。

 

「KKO」學校

 

吳 慧妮老師一直以來都有到落後地區「義教」的想法,直至一次柬埔寨旅行,被當地的畫面深深觸動。吳老師從導遊口中得知,當地教育非常落後,由政府營辦的學校 動輒50多人一班,加上當地教職員薪金偏低,學歷良莠不齊,教師缺課的情況嚴重,令她十分感慨。回港後,她對此念念不忘,直到一天,在教員室上看到夢想基 金的海報,於是申請在暑假遠赴柬埔寨,身體力行服務當地學童。

 

KKO只有一個操場和幾間課室。 

 

吳 老師在一間NGO的協助下,來到一所位於暹粒市近郊,離城市15分鐘車程,名為「KKO」的學校。「KKO由慈善團體創辦,地方十分之小,只有一個操場和 幾間課室。該校校長只有27歲,學生的年紀則由6歲至18歲不等,都是來自附近村落的小朋友」。KKO的課程只有英文、編織及機器維修等科目,課堂完全免 費,也沒有校規,學生只需要在既定的時間到達課室便可。「課室結構十分之簡單,加上處於山區,一旦遇上打風落雨,課堂便會受到影響」,義教的其中一天,正 正遇上壞天氣,結果只有少數學生能來到學校。

 

互動最有用

 

吳 老師在KKO負責教授英文,同行還有兩位來自澳洲及一位來自英國的義工。他們兩個星期以來共接觸了60多個學生,年紀由6歲至18歲不等,大多都是貧困子 弟。「這裏的同學都是自願到來上課,假如課堂太過沉悶,他們便會離開,因此必須想方設法,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」。暹粒是一個旅遊城市,當地人從小都習慣使用 英文,可是學生程度不一,唯有花上更多功夫以應對差異。

 

下課之後,學生會在空地上赤著腳踢球,雖然貧乏,但卻十分滿足和快樂。

 

在陌生的環境教學,他們一開始嘗試了很多方法,最後發現學童對word card、玩遊戲等有「互動性」學習方法的成效最大。「與香港相比,當地設施可謂極之簡陋,但孩子學習時卻十分投入,這點在香港並不常見。」

雖然資源匱乏,吳老師卻感受深刻:「所謂『學習』,有時只需要一塊黑板、一支粉筆便成事。」

 

義工旅行

 

近 年義工旅行(volunteer tourism)興起,不少人都希望在遊歷的同時服務他人,務求有不一樣的體驗。但吳老師再三強調,義工服務並非為滿足自己,而是要幫助別人,故此必須了 解當地人需要,並確保自己有足夠能力。「在KKO義教的義工,並非所有人都有相關經驗,授課時可能會力有不逮,這樣對學生並無好處。另外,不時有一些旅客 會遠道而來,然後在學校四處拍照,接着一聲不響便離開,這種『獵奇』的態度令學生和老師都十分反感。」

 

KKO的校長知道吳老師是專業教師,特別邀請她為當地的其他教師舉行工作坊,以分享教學經驗。最後,工作坊共有十多位教師出席,當中一些更是從遠處的村落到來。

 

義教反思

 

柬埔寨之行,讓她反思教師的真正角色,也深刻反省個人的局限和專長。「出發之前,根本沒有時間反思何謂教育,我們只為了考核和分數,日以繼夜地拼搏。但今次在陌生環境教學,不但令義教的夢成真,更讓我重新感受到教育的意義,以及執起教鞭的初衷。」吳老師說。

 

一個又一個滿足和快樂的笑臉,令她感到實實在在的幸福。當地設施雖落後,但學生依然保持積極的態度,對學習充滿熱誠。我們的教育,花費數了以千萬計去發展電子學習、添購設備,但成效卻似乎不如當地的「一塊黑板、一支粉筆」,我們的社會,是否應重新反思教育的意義?

 

 

夢想頻道

You must have the Adobe Flash Player installed to view this player.